「你分22億,我欠122億」樂視沖上熱搜:什麼能力很重要,但大多數人沒有?
但在成熟的職場人眼中, 績效面談是不可多得的、與領導一對一交流的機會。
他們會提出熟慮過的問題,例如績效評定的考量維度,或來年想爭取高績效,能在哪些方面進行提高。
因為大多數人不重視績效面談,領導在問「你還有什麼問題」時,對方說「沒有」時,領導就會想到那個提問的人。
並且每進行一次面談,就會想到一次,於是這就成為一個激發持續性誘因的場合。
2 .著重結果宣傳,放大首因效應
洛欽斯基於大量樣本的研究,得出一個結論:
若一個人在初次溝通時給人留下良好印象,那麼彼此能較快地相互瞭解,且能影響人們對他以後一系列行為和表現的解釋。
這就是職場中有名的 「首因效應」。
對職場新人來說,爭取向上交流的機會只是第一步。前期溝通的圓滿與否,直接關係到個人形象能否形成持續的良性誘因。
當一個專案遇到問題,交流的關鍵不在於問題追溯,而是解決方案。
即使問題的解決並非一朝一夕,在提出治本固源的長期方案前,要盡可能先提出解決燃眉之急的短期方案。
心理學家蔡格尼說過:「就像餐廳裡未完成點單的服務員,能記住十幾個客人點過的產品,卻會在完成點單後的幾秒內迅速忘掉,人們總會對未完成的事保持記憶。」
當你給上級留下某個問題被解決的印象,哪怕只是短期解決,他也會很快遺忘問題本身,而只記得是你解決了問題。
相反,未被解決的問題對領導來說如芒在背,他會忘記問題的根源,而是把問題與你捆綁。
每當類似問題被提及,他都會想起你,這雖然也是一種持續性誘因,但明顯是對職場價值的負面推廣。
▽
寫在最後
值得一提的是, 任何情況下的推廣都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
讓自己的能力被看見,首先是因為自己有能力。
這兩天,與樂視視頻一起回到世人眼前的還有賈躍亭。這位樂視網創始人又獲得恒大、吉利等行業大佬的投資,手中法拉第未來的融資總額高達309.6億。
倘若賈躍亭東山再起,樂視視頻的行銷不失為一次很出彩的造勢。
相反,賈躍亭和樂視的概念如果仍只停留在PPT上,那麼「欠122億」的logo能贏得關注,卻換不來生機。
無論是商場還是職場,本質都是市場, 推廣的意義在於盡可能挖掘自己已有的價值,然後尋求等價交換。
我們反對傳統觀念中的「默默奉獻」,也不提倡「只說不做」。
只有一邊創造價值,一邊體現價值,才能營造更為透明高效的職場競爭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