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再忙,也別偷這4種懶

sweet 2021/03/26 檢舉 我要評論

職場中,總有人忙到飛起,但實際效果卻不盡人意;但也有人,似乎從不加班,卻總能抓住每一關鍵節點,實現職場遷躍。

同是職場中人,為何差距這麼明顯?

真相簡單又紮心:因為在職場,從不看苦勞,只看功勞。

職業成長分階段,成長之路也存在關鍵節點,過後很難再彌補。因此,無論再忙,也千萬別在工作中偷這4種懶。

1、懶於做職業發展規劃

前段時間,我的一位朋友從外企辭職,跨行跳槽到當地一家教育培訓公司。

在此之前,她已在外企積累了5年的工作經驗,可以獨立帶領團隊開展專案。但最終,她還是覺得教育才是自己真正想投身的事業,故而決定一切清零,從頭起步。

方向定錯,南轅北轍。佩服之餘,也有些惋惜她錯過的5年經驗積累「黃金期」。

但是,對比許多求職者,她還算是幸運。起碼最終她確定了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。

而現實情況更多是,許多求職者因缺乏對職業發展的規劃,以及對職業本身的認真思考,最終隨意選擇了並不適合自己的行業,或是強制自己去「適應」並不喜歡的崗位。

導致最後,要麼喪失工作激情,得過且過,或是頻繁更換職位,這對於職業生涯成長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。

反之,要是一開始就選准方向,並且擁有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,就可以在之後的時間,圍繞一個職業長期穩定發展和規劃。這對於自己的資歷和經驗,都會有很大的助益和長進。

2、疏於關注行業動態

升職加薪的路上,最重要的永遠是機遇。可是機遇這東西,可遇不可求,它很少出現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,而是隱藏在行業資訊、市場動態等外部環境裡。

你若是一直埋頭工作,不關注市場及行業動向,很可能就會與有價值的資訊擦肩而過;但如果你總是關注這些,又容易分心、浮躁。

所以這裡需要一個權衡的做法,比如《職場尤里卡》一書提到的:

在大部分的時間裡:輕度關注,將精力放在業務精進和日常工作上。在特殊時間裡:高度關注,查看行業報導,分析行業動態。

要知道,提高對行業動態的關注度,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抓住競爭機會,推動企業發展。很多時候,許多行業資訊甚至與我們每一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。

比如,大部分互聯網公司,都是將每年4月初作為「HR年度」的開端。

這就意味著,如果公司一年只有一次升職加薪機會,那麼一般就會在每年的4月份進行調整,一般這個週期是一年。

所以,如果你不瞭解行業動態,就很有可能錯過好的時間窗口。比如在4月2日那天跳槽入職,那麼等到次年4月1日評級時,HR大筆一揮便把你從名單中篩掉,需要等上兩年時間才能迎來屬於你的機會。

如果你能夠提前瞭解行業資訊,這種情況是能夠避免的。

3、羞于向上彙報工作

曾有一名員工,在同一個崗位多年仍舊還在基層,不管是薪酬還是職級都遲遲未能實現突破。

為此,他不斷反省自身,並嘗試改善工作方法。

比如對現有工作進行時間記錄,尋找效率更高的軟體或表格公式,進行全員共用;或是在交給老闆的資料統計裡,經常會夾入一張便簽,記錄發現的一些問題和提出的建議。

並且,他的不少提議都讓領導眼前一亮,大為欣賞,還在之後的一次人事異動中,升任他為某個地區的副經理。

顯而易見,這名員工是有能力的。但多年遲遲不被重用,很大原因在於他不懂得向上報告工作。

這也是許多職場人常犯的錯誤:工作做了就做了,懶得和領導報告了。甚至有人說「只有賣乖的人,才會向老闆彙報自己的工作。」

事實上,每個公司能幹的和會幹的都有很多。如果你只知道默默無聞地完成你的工作,做完就萬事大吉。這樣的情況下,你的領導的確不會找你麻煩,但也記不住你的任何特色。

尤其在這個「注意力經濟時代」,不管一個公司的考核制度完美到什麼程度,不主動彙報工作的職場人,很難得到真正的重視和好評。

而真正聰明的職場人,不僅懂得做好工作,而且還善於抓住時機彙報成績。

需要注意的一點是,彙報原本就是工作的一部分,目的並非是為了表功或做「表面文章」,而是為讓領導看到你的工作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效,方便其對工作進度進行把控。

與此同時,幫助領導掌握一些新的情報、知識、工具和方法,和他一起共同進步的同時,進一步對工作業務帶來正回饋,最終自上而下帶動起整個團隊。

4、抗拒工作回顧及複盤

許多職場人,對於日報、週報這種「形式主義」往往深惡痛絕,不僅佔用時間,還妨礙了他們的自由。

知乎上甚至有個熱帖,「如果一家公司每天都要寫日報,你能得出什麼結論?」在這個提問下,堆滿了許多被日報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打工人。

其中,一名叫淺淺的互聯網工作者的「吐槽」獲得高贊:「天天寫真的很煩,每週寫一次就差不多了,關鍵是每天都要寫!既浪費時間又沒意義。」

然而,許多優秀管理者正是通過長期記錄與複盤,脫穎而出,從而快速獲得公司重用的。

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·霍金曾說:「每人每天能夠專注地、富有成效地工作的時間是有上限的。」而寫日報則可以幫助員工對工作進行有效梳理,形成工作軌跡,進而掌握好自己每日工作的實際情況,幫助自我提升。

在這裡,推薦一個最基本的工作記錄方法,叫「KPT記錄法」,它由三個部分組成:

Keep:當前你正在做的事務或專案的正常描述;

Problem:你今日所遇到的問題;

Try:你明天準備要嘗試的解決方案。

這樣的記錄方式,既能幫你組成一份清晰明瞭的工作彙報,記錄下你當前的工作狀態,也能層次分明地顯示出工作困難。因此KPT在日本,乃至其他地區已成為基本范本。

通過客觀記錄,理性看待自己的工作方式。找到自己的優勢與薄弱點,有目的持續提升自己。

現如今,努力工作就能取得職場成功,仍然是許多職場人的普遍想法。但實際上,對於職場這個大環境來說,努力並不稀缺,甚至只是職場基本功。

僅埋頭苦幹遠遠不夠,在努力之上賦予獨到突出的方法,準確識別和把握機遇,做到重要時刻「不偷懶」,才是成功的關鍵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