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夕夜超60萬人熬夜學習「搞錢」:真正的高手,拼的都是這3點邏輯

sweet 2021/02/23 檢舉 我要評論

大年三十的晚上,我們還在看春晚的時候,有這麼一部分人已經開始準備給自己「搞錢」了。

支付寶平臺資料透露,當天晚上有超60萬人在支付寶看理財直播,創同期歷史記錄。近三成的人在春節期間,深夜守著直播瘋狂「充電」,一心只想「搞錢」。

當代年輕人都深知,安全感都是錢帶來的,為了精進自己,連年三十都不放過學習的機會。

網上還有段子稱:「什麼情人節談戀愛、什麼唐探李煥英,那都是表層的快樂。成年人的世界,搞錢才是永恆的。」

真正的高手,都是持續行動者。

對此我作出三點總結,成功的人生,拼的都是: 刷新認知+長期目標+持續行動。

01

提高認知水準,做降維攻擊者

還記得去年爆火的杭州雙語女碩士網紅保姆嗎?

這張爆火的簡歷上可以看出,這位碩士學歷的劉阿姨工作經歷非常豐富:曾在中興通訊工作,被外派到非洲國家做客戶經理;還曾做過早教中心的指導師,開發各個月齡段寶寶的智力和體力。

簡歷下面附加的照片中可以看出,劉阿姨還做得一手好菜。轉行做保姆,身上加持的各項技能對於普通家政來說,就是妥妥的降維打擊,所得月薪當然也是「吊打」普通家政,不禁讓我想起那句話: 你永遠賺不到自己認知范圍之外的錢。

傅盛曾講過一句話:「 認知差異是最重要的競爭力差異」,認知差異決定了你在何種層級的水準上,在這個時代,「降維攻擊」是一件普遍發生的事。

資訊差,決定收入;認知差,決定圈層;圈層差,決定財富分配。你的每一分財富,都是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。

一個人的認知水準越低,其思維層次就越低,也越缺乏判斷力。

還有一個故事能佐證此觀點,它發生在20世紀初的美國福特公司。

某天,公司一台電機出了毛病,幾乎整個車間都不能運轉了,相關的生產工作也被迫停了下來,經濟損失嚴重。公司請了許多專家來查看,可怎麼也找不出問題在哪。

於是他們只好請來物理學家斯坦門茨幫忙,斯坦門茨只是先要了一張席子鋪在電機旁,然後聚精會神地聽了三天。最後要了一把梯子,在電機的一個部位用粉筆畫了一條線,寫下了:「這裡的線圈多繞了16圈。」維修人員照做,故障立馬就排除了。

福特公司問斯坦門茨要多少酬金,他卻說:「不多,只需要一萬美元。」眾人都驚訝不已,1條線,1萬美元,一個普通職員100多年的收入總和。斯坦門茨看大家疑惑不已,轉身開了個帳單:畫一條線,1美元;知道在哪兒畫線,9999美元。福特公司經理也心服口服,給了他天價酬勞。

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說: 「人生中10%的事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組成的,而另外90%則是由你對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的。」一個人的認知水準越高,甚至可以一眼看到事情的本質。

我們需要做到 內向認知,外向行走。 向內 努力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,向外勇於實踐,多 探索。 因為生活中的 踐行無力,往往 出於認知有限。

02

制定長期目標 ,靠長線思維逆襲

長線思維是什麼呢?根據MBA智庫百科釋義,指的就是自我控制能力強的人,能適當地控制、調節自己的意志力和行為,比較堅決地抵制誘惑,比較耐心地延遲滿足,堅持且不懈地確保長期目標的實現。

我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,是這樣的:

有位年輕人想發財想得發瘋,他聽說附近深山裡有位白髮老人,若有緣與他相見,肯定不會空手而歸。於是,年輕人便連夜收拾行李,往山頂上爬去。他在那苦等了5天,終於見到了那個傳說中的老人,於是便向前恭敬地向老人請教發財之道。

老人只拿出三塊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年輕人的面前,說:「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,你選哪塊?」

「當然是最大的那塊!」年輕人毫無猶豫地回答。

於是老人把那塊最大的西瓜遞給年輕人,自己卻拿了最小的那一塊。他很快將這塊最小的西瓜吃完了,隨後從容地拿起桌上最後一塊西瓜,得意地在青年眼前晃了晃,然後大口大口吃起來。

青年頓悟,老人吃的西瓜雖不比自己的大,卻比自己多得多。

只有放棄眼前的利益,才能獲得長遠的利益。人生目標一定要長遠,而不能短視。

具備這樣的長線思維的人,能站在未來看現在,基於未來的收穫,來部署當下的行動。

有個網友曾在網路平臺上發表過這樣一番言論:「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,英語都是一項廢物技能,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,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。」這條評論被瘋狂轉發,也讓很多人開始思考,一沒有出國經歷,二沒有外企工作背景,英語對於普通人而言真的重要嗎?

在評論區的爭論中,我看到了一條特別的回答:

「那些一畢業就找到理想工作的人,大多在別人說著「年輕人別著急」的大二、大三就開始積累相關實習經歷了。那些早早實現在北上廣買房的人,背後不僅是為付首付的節衣縮食和拼命奮鬥,更多的是對社保繳納年限、長居狀況、本地婚否等繁複購房條件都早早行動,絕非一日之功。」

所以,再回到剛剛的問題,到底要不要學英語,答案當然是肯定的。 我們 固然 不能 看現在,而要看未來。 利用長線思維制定長期目標,最後 往往可以產生非常明顯的溢價。

在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和處理上,長線思維雖然是一項底層思維,它沒辦法立刻立竿見影地讓你升職、加薪,也沒辦法馬上改善你的生活品質。但是從人生的尺度來看,長線思維強調延遲滿足,強調用未來發展的眼光看待事情,以期在未來獲得更大的回報,正所謂 「放長線釣大魚」。

03

持續行動者 持續成事

作家Scalers提出一個概念叫做: N階持續行動者,即一個人能不能持續去做一件事,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。

一階行動者,一件事情持續做10天左右就放棄;

二階行動者,完成了100天的持續行動,然後,歇著;

三階行動者,把一件事情持續行動到1000天的時候。

後面的四階、五階,甚至N階都由自己發揮,給自己定好一個任務,在個人的層面不停地努力,無論達到哪一階層,都是一個巨大的飛躍。

Scalers說, 我們對開始一件事情的熱情,往往大於我們真正把一件事情做好、做完的熱情。

當你信誓旦旦辦完了健身卡,半年以後卻發現只在辦卡當天使用了一次;

當你下定決心買了一門課,看著自己的扣款記錄,你只記得把錢支付出去的那一瞬間心痛,想像著自己充分投入學習、認知升級,三個月以後卻發現只聽了第一課。

如果想要真正學到什麼、收穫什麼,就必須做一名持續行動者,在這過程中,會遇到大量繁雜的細節,各種枯燥的練習,以及數不清的重複,然而只有克服了這幾項困難,才能迎來屬於自己的破曉時刻。

真正的競爭,一定是一場長跑,能堅持到最後的一定是行動篤定,持之以恆的持續行動者。

另外,持續行動要遵循以下幾項法則:

1.制定長期堅持的目標;

2.狀態持續和時間持續需要同時保持,即做一件事時不因外界干擾而分散注意力,長時間專注於某件事;

3.適時重置目標,有時盲目的持續行動,更容易讓我們陷入失敗的迴圈中,要學會持續反思並重置目標。

寫在最後

人生「想做」和「在做」是兩回事,中間隔著行動;「在做」和「做成」是兩回事,中間隔著堅持。

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,永遠不要低估你身邊沉迷搞錢的高手,到底有多拼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