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·時間管理大師往往分成兩類:

一類是以比爾·蓋茨為首的低調勞模,為了省時間,蓋茨把果珍當飯吃,著名理論是:「沖果珍的時間可以用來工作,因為你身體裡有水。」

第二類則是馬斯克這種工作情感雙棲發展的達人。

以下,Enjoy:

01

以5分鐘為時間單位

一年幹了別人八年的工作量

2021年1月,加冕新首富、獵鷹火箭一箭143星、國產model Y落地,埃隆·馬斯克的成就list一口氣打了好幾個勾,短時間內這麼多收穫,離不開他高超的時間管理術。

作為這個世界上最成功最忙碌的男人之一,馬斯克管理7家公司,還養育了6個孩子——普通人就算有三頭六臂恐怕都忙不過來,馬斯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?

首先是「Time Boxing」工作法,為任務設置時長——凡是醒著狀態,馬斯克會以5分鐘為單位來安排日程,一天時光就切成了幾百個「時間方糖」。

到工作時間,每天的最低標準是處理最關鍵的事務,包括最緊要工作、需要見面的關鍵人物和必須參加的關鍵活動。

接下來的非工作事務,馬斯克會壓縮在最短時間內完成,包括花5分鐘吃飯,一周為約會安排10小時等。

一心二用甚至三用,是馬斯克管理時間的一大特點,他會在開會時用手機打理生意,在檢查發票時回復郵件,有時抱孩子坐在腿上玩耍還會抽空回份郵件……

2017年美國連線雜誌對馬斯克花費時間進行有趣的對比換算,得出的結論是: 馬斯克一年幹了別人八年的工作量。

造火箭,Space X對比藍色起源,耗時比例1:6;

造自動駕駛汽車,特斯拉對比福特,耗時比1:4;

造超級高鐵,馬斯克對比加州政府的專案,耗時比1:6;

挖隧道,The Boring Company對比正常地鐵,耗時比1:14;

交付平民價位的電動汽車,從立項到交付,耗時是通用汽車的2/3;

更快的汽車生產線,通常汽車組裝需要3分鐘,特斯拉機器人生產線10秒搞定,耗時比1:18;

登陸火星,按規劃馬斯克想在2024年就送人類上火星,NASA要到2035,馬斯克又1:8領先;

以道禦術,馬斯克做好技術層面時間管理的同時,又是什麼賦予了他對時間的駕馭感?

「第一性原理」是馬斯克掛在嘴邊的理論之一,他要確保自己瞭解極大多數事情背後的基礎科學原理或規則——這可以減少他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新概念,認知事物便有了一個平滑上揚的認知曲線。  

真·時間管理大師往往分成兩類,一類是以比爾·蓋茨為首的低調勞模,為了省時間,蓋茨把果珍當飯吃,著名理論是:「沖果珍的時間可以用來工作,因為你身體裡有水。」

第二類則是 馬斯克這種工作情感雙棲發展的達人。

Netflix紀錄片《走進比爾:解碼比爾蓋茨》就講過比爾·蓋茨的一天:

早上6點起床,8點參加人工智慧技術報告,9點和泰拉能源公司開會,10點半是微軟董事會,中午留半小時午餐,和巴菲特打電話,12點半開衛生會議,接下來還要接受記者採訪、去實驗室……

繁忙的工作也沒耽誤情感生活的活色生香。

和第一任妻子Justine生育5個孩子,和原配分手後,他和女演員Talulah Riley上演了(結婚—離婚—重婚—離婚)的戲碼,還抽空和德普前妻Amber上演出「唇印殺」事件。

據德普門房作證,馬斯克會趁德普在外拍戲的時候,半夜造訪Amber的頂層豪宅。馬斯克因此多了一個「頂樓傢伙」(Penthouse Guy)的花名。

▲馬斯克和妻子妲露拉·萊莉

再加上一周4天和家人在一起,駕車送孩子上學,抽空在影視劇裡跑龍套—— 馬斯克的時間管理哲學不僅支撐起他精彩的個人世界,也將個人事業不斷推向新高度。

02

Deadline才是第一生產力

完成一件事之後,立刻進行下一件

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,馬斯克運用時間的訣竅是創造「時間限」而非「時間線」。

馬斯克推崇的「Time Boxing」工作法,關注的核心不是什麼時刻做這件事,而是做這件事花費的時長。

這種時間管理方法,和市面上大量根據日程來安排待辦事項的時間管理方法,有著本質區別。對馬斯克這種日程繁雜又不固定的人士尤其好用。

在埃隆·馬斯克的日程中,沒有任何兩天是完全一樣的,他曾在訪談中描述自己的工作節奏,週一和週五在洛杉磯的Space X,星期二、三、四他會在三藩市灣區的Tesla工作,星期六還有半天要在 Y Combinator 孵化器裡研究人工智慧開源專案 OpenAI的工作。

通常人們安排日程,會是9點到10點做任務一,10點到11點做任務二,呈線性分佈。

可有時任務一延誤就會影響任務二,提前做完了任務一可能還要等到10點做任務二,這樣根據時間線來制定的工作計畫,看似井井有條實際上卻有些脆弱。

而「Time Boxing」對未來需要執行的每件事項設定了明確的預算時長,例如任務一要在15分鐘內完成,任務二要在10分鐘內完成……

完成任務一之後,可以立刻開始進行下一件最適合進行的任務,而不一定是任務清單上排第二的任務。

馬斯克深諳Deadline才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,給每項任務安排足夠且最少的時間,這樣就讓自己時刻處於Deadline臨近的影響下,這樣效率也最高。

有關企業官僚作風的帕金森定律也提到,工作會填滿分配的時間。

也就是說,為任務分配的時間越多,完成任務花費的時間也就越多。明明30分鐘可以查完的資料,如果安排半天,那可能真的會花半天。

於是他就把一些低價值的事項分配較少的時長,避免時間的浪費,譬如5分鐘內狼吞虎嚥地吃完午餐。

基於這種時間管理方法,他始終在保持很快的工作節奏, 完成一件事之後,立刻進行下一件,不空耗時間,也不用等待下一個任務時間點的到來。

此外,馬斯克還在個人管理精力的分配上運用了 帕斯托雷法則:將大部分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兩家公司上面,即Space X和特斯拉。

平均他一周有 42 個小時在 Tesla 工作,40 個小時在 SpaceX 工作。

馬斯克目前所擔任CEO、創始人或重要角色的企業已有7家,而這些企業,在各自從事的領域內,都有顛覆行業的潛力,包括:

SpaceX(火箭發射與回收),特斯拉(電動汽車),The Boring Company(基礎設施和隧道建設),Hyperloop(超級高鐵),OpenAI(人工智慧),Future of Life Institute(生命未來研究),和Neuralink(大腦晶片)。

如此冗雜的工作量,讓他每週都要 安排近100小時的時間用於工作,碰到大麻煩時甚至一周超過120個工作小時,2018年特斯拉遭遇產能危機時,馬斯克就不得不在工廠睡地板。

內容未完結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