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,第一份值得職場人「跪讀」的書單來了
開工有段時間了,這段日子你讀了幾本書?
根據《2020國人讀書報告》資料顯示,在購書人群中有60.1%的人是為了知識/技能提升,有40.0%的人是為職業發展。職場人努力起來還是很生猛的。今天精挑細選的六本書,有幫職場人充電的,也有幫大家更好生活的。魯迅說過:只工作不讀書的生活不值得過。
《巨人的工具》
這本書我稱它為精英人士成功小技巧大全。一本720頁的大部頭書,但可讀性很高。
作者蒂姆·費裡,製作了美國最成功的播客之一、多本暢銷書作家、投資人、多家五百強企業諮詢顧問、還是武術冠軍和吉尼斯世界紀錄創造者……他採訪了美國當前某個領域的精英人士,向他們尋求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。這些成功,包括但不止健康、好習慣、賺錢、投資、睡眠等方面。
然後作者將所有人的成功秘訣進行了分類與提煉,並歸納出「健康」、「財富」、「智慧」這三大工具,然後把這些好建議寫進了書裡。其中一些建議讓人耳目一新。
比如關於什麼是成功?採訪對象之一的醫學專家彼得·阿蒂亞說:「成功的判斷標準就是:你的孩子是否記得你是最好的父親。所謂最好的父親不是能滿足孩子所有物質要求的父親,而是要看孩子們是否能夠在某一天向你敞開心扉,是否能在任何他們需要你的時刻給你打電話,以及你是否是他們第一個尋求建議的人。」 也就是說,「成功」的一個標準是處理好和家人的關係。
在追求物質標準的當今,這種對成功的定義讓人溫暖又感動。
還有詹姆斯·阿爾圖切爾是一位投資家、企業家和作家。他有一個習慣是每天上午在小本子上寫下10個點子,也就是說像鍛煉肌肉一樣訓練自己生成創意的能力。他把這稱為訓練自己的「點子肌肉」。
一個人的創造力是可以訓練和培養的,它絕不是一個全然天生的東西。如果想有靈光的頭腦,我們不應該忽視後天長期且有意識地對自己創造力的培養。
我們可以在這本豐富的「答案參考」書裡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「正確答案」來提升自己。
《認知天性》
這是一本如何讓學習這件事變得更有效的科普讀物。
作為忙碌但又想提升自己的職場人來說,我們往往會選讓自己舒服的、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學習,這種做法對麼?
NO! 如果教學形式與你習慣的學習風格相符, 你的學習效果就會更好。例如習慣用視覺或聽覺學習的人, 就該用相應的形式教他們, 但實證研究並不支持這種觀點。 人類在學習時可以運用多種天分,要「眼觀六路、耳聽八方」,運用全部才能和智謀學習, 效果會超過只用最熟悉的風格學習。
還有,我們如何確認自己目前的學習方法是高效的還是低效的?
低效率的學習方法?重複閱讀與集中練習會讓人越做越熟練,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知識, 但實際上, 這種方法達不到真正的精通,也不會產生持久的記憶,只是在浪費時間。高效率的學習方法?與反復閱讀這種複習方法相比,回想事實、概念或事件會更有效。這種方法被稱為檢索式練習。
只需 1次自測,一周後回憶率從 28% 飆升為 39%、「平面」知識VS複合型知識、哪些 「良性干擾」 能提升學習效果、別在無法克服的學習困難上浪費時間……這些內容都在本書中有翔實論述,非常適合日常忙碌需要高效提升自己的職場人。
《逆轉:弱者如何找到優勢,反敗為勝》
作為職場「螺絲釘」的我們,在競爭激烈、任務艱巨的情況下,如何找到自己的弱勢並將之突破變為優勢、從而取得職場上的成功,這是有上進心的職場人都在乎的問題。
《逆轉》這本書就有變廢為寶、點石成金的能耐。
作者瑪律科姆·格拉德威爾(Malcolm Gladwell),被《時代》雜誌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,那本紅遍全球的暢銷書《異類》就出自他手。
在《逆轉》這本書裡,作者提出的一些觀點很是醍醐灌頂,比如「補償性學習」。
每個人在學習、工作上都有自己的短板,多數時候,我們把這些短板當作是「問題」,但書中提到出了「補償性學習」能力,擁有這項能力能讓我們把「問題」變成成功的機會。怎麼做到呢?取決於兩步:
第一,放下對「劣勢」的舊思維。
重新去思考能力與弱點的真正內涵。弱點、劣勢是否完全一無是處?好的能力能否從中練就?劣勢在我們變得更好、取得成功的路上可以扮演什麼角色?
第二,學會從劣勢中昇華出優勢。
作者曾說過:「天分不是唯一重要的,更不是最重要的。只要智商超過120,你就跟智商170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一樣大。」《逆轉》這本書就是增加成功概率的砝碼。
推薦完了職場硬核書籍,再來推薦幾本「軟糯」書吧。這幾本書能讓我們下班後的生活更有意思。
《100個基本》
松浦彌太郎(Matsuura Yataro)被稱為「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」。他是日本著名的出版人、多本暢銷書作者。他還在東京一排排櫻花樹下的地方開了名為 Cow books的書店。店裡不賣排行榜上的書,只賣松浦彌太郎的選書。
除了開書店很個性,作者還喜歡能把人生中的大道理用很美的小哲學講出來。《100個基本》就是松浦彌太郎大道理變身小哲學的美好生活悟道。這本書在日本一經推出就廣受讚譽,一年之內重印多達11次。
作為辛苦耕了一年地、賺個糊口錢的打工人,松浦彌太郎認為,人應該「做被錢喜歡的工作,過被錢喜歡的生活。」
這是全書我最喜歡的一句話,在我們把金錢當工具或者一不小心成為金錢的「奴僕」時,松浦彌太郎認為金錢是自己的朋友。 要用對待朋友的真摯態度去對待金錢——讓朋友喜歡和開心,才算不辜負這段友誼。
在處理人際關係時,提倡守好邊界、不要欠人情債的當下社會,作者卻認為:「承蒙他人好意時就不要顧慮,坦率地接受好意,給足面子……一旦決定承蒙好意了,就不要有顧慮。這也是必要的禮貌。」
能夠偶爾「不見外」,也是加深感情的一種方法吧。
《古代人的日常生活》
作為現代人,我們多少都會做一做穿越的夢。尤其是穿越回古代,想去觀一觀那時的錦繡河山、或是倚靠現代智慧為君王指點江山、再或者和那時的才子佳人談一場跨越時空的戀愛也好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