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葩說》曾經有個辯論題目「年輕人該不該裸辭?」
場上 100 名觀眾,70 人給裸辭投了贊成票。
如果沒有這半年的經歷,我可能是那 70 人中的一個,但經歷了一番時候,我明白一個道理:
人在職場,99%的問題,都無法靠辭職來解決。
01
努力是最可怕的藉口
委屈是最無用的情緒
去年很長的一段時間,我都覺得幹得不開心,和老闆各種矛盾和衝突。
到八月,我終於辭職了!找到了一個偽文藝女青年的理想工作——在一家獨立書店做內容。
有咖啡、有書香、有花香、有文字。
大家都以為這下我開心了,起初我這麼覺得。
但在 35 歲的前一天, 我再次辭職,這次是裸辭。
這次的結果讓我自己都有些意外:
很多人也覺得有點「禿然」,但這是我經過整整一個月情緒調整和理性分析後的決策,並非一時衝動。
在書店的頭幾個月,其實過得還不錯。
整合公眾號的內容,起草視訊內容的方案,看看書,寫寫文案,拍拍視訊,自我感覺良好,來自團隊外部的回饋也不錯。
直到視訊號開啟一個月後,資料開始下滑。
作為內容運營出身的人,我認為在內容無懈可擊的情況下,突破瓶頸的唯一方法,是提升運營和傳播管道。
然鵝,我提出的傳統行銷手段都被老闆一口否決,原因是:
「我覺得我們的視訊還不夠好,尤其是設計和視覺語言,沒達到我認為能大量傳播的標準。」
一口老血!
我一個做文字內容的人,您說「視覺不夠好」,這就像你對著一個編劇說,你攝像和後期製作水準還得提高啊。
這不逗我呢嗎?!我心裡頓時生出按不住的委屈和憤怒:
「不是,這不是我擅長的領域啊!
視覺設計,我也覺得不夠好,但是我們找的剪輯小哥就這水準了。
拍攝手法,這的確也需要專業的人才,我簡歷掛出去幾周了,面試了4、5個了。
那您覺得我還能做什麼?!」
老闆頓了幾秒後,問:「 所以你告訴我,因為條件限制,我就只能接受這個糟糕的產品了,是嗎?!」
我頓時一驚,無力回復。
那種委屈和無力感,像是一塊大大的石碑,把我壓到沙發裡面動彈不得。
要做一個好的視訊號,通常都是團隊協作,我一個人承擔了一個團隊的職責,拼盡全力調度自己的資源,把帳號做到現在的樣子已經很不容易了, 你還對我那麼不滿意……
當最後這句話出現在我腦海的時候,我嚇了一大跳!
因為,這也是我在和高琳老師提出離職的時候,心裡最響亮的聲音: 我已經那麼努力了……您卻不認可我!
在職場,老闆作為你職業生涯最大的甲方,誰不是希望能用最少的預算,獲得最好的方案呢?
作為乙方,你的任務是交付甲方滿意的結果。
而這個「滿意」不是你「努力」就可以達到的。
你需要在專案開始前,先明確預期和預算(可調度的資源、你自身的實力)、評估可行性,調整甲方預期。
只有你們對專案的預期在同一個維度的時候,你的努力才是有效的。
否則,所有的委屈都是你戰略怠惰必須承擔的後果。
02
承認「我不行」
是變「完美」的必經之路
經過一個月的血淚反思之後,我有一個驚人的自我發現:
橫在我和老闆們之間的問題是——我的完美主義!
如果在這次離職前,有人說我「完美主義」,我會說:怎麼可能,我這麼個「什麼都可以」的人,哪裡完美主義了!
然鵝,在這次職業遇到瓶頸後,我發現自己的完美主義,正在把自己推向一個深淵 —— 既想要成為一個「全能人」,又沒有「全能人」的本事。
在離開有意思教練之前,我負責【職場溝通故事力】訓練營,從課程設計到內容到宣發到運營。
感覺我一個人=產品經理+專案經理+市場行銷+課程運營。
四個人的活,中間還穿插了《故事力》新書發佈。
疫情期間,我早上 7 點起床,晚上 11 點睡覺,連續一周不出門,累到不知春天已來到!
可怕的是——這都是我自找的!
因為我不願意、也不敢承認一個事實——我不行!哪怕只是某些方面不行。
我總害怕說,只要我對老闆說「我做不了」,我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。
然而事實上,人無完人,沒有一個人能夠成為一支完整的隊伍,這是為什麼需要團隊合作。
而當我們遇到能力瓶頸的時候,越早求助,越有利於最後的成果。
不論在職場還是生活中,承認「我不行」往往才是真正的突破口。
求助也不是證明你沒有價值了,只是你更聰明,更懂得如何利用資源了。
不完美,才是完美的開始。
03
上帝為你設置阻礙,可能是在告訴你「這不是你該走的路」
作為一個特別倔強且不惜付出的人,很多時候在一件事情上遇到阻礙,我就會「死磕」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。
然而,經驗得出的結論是, 有的南牆是空心的,有的,它就是鋼筋混凝土!
每一個內容生產者,其實都有一套自己獨有的價值體系和語言表達習慣。
我剛剛開始在有意思教練做小編的時候,我自認為有一項很讓我驕傲的技能——我能夠調整文字去適應不同作者的價值體系和語言風格。
然而,隨著知識積累,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內容價值體系,表達的欲望也逐漸攀升。
但出於不自信和膽怯,我更願意躲在一個大IP背後去創作和輸出。
看著高琳老師的影響力越來越大,我收穫了滿滿的成就感,矛盾的是心裡同時也長出了不甘和自卑的枝椏。
不甘心,是有時候我自認為很好的觀點和內容卻被斃掉!
自卑是發現,你眼前的這個人的光芒是你現階段不論怎麼努力都無法超越。
這兩種情緒相互纏繞,讓我的價值感一點一點消散殆盡,我開始不知道我是誰,我為什麼存在在這裡。
當一個人看不見自己的價值的時候,一定會本能地向外尋求價值認可的。
回看這半年的掙扎,書店其實就是我尋求外在認可的第二根稻草。
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! 你逃避的,都會加倍償還!
我再一次為自己的創作尋找了一個保護傘。
然後,同樣的問題就再次出現了——一個大IP肯定有更強的價值體系,怎麼會任你擺佈?
而之所以能夠成為IP,她們的專業積累是你無法超越的!
所以,短暫的甜蜜期過後,那種價值稀缺感再次把我拉向情緒的黑洞,我開始不斷問自己—— 你到底是誰?你為什麼在這裡?
最近學習教練的導師說「情緒蘊藏著很大的能量,也蘊藏著很強的破壞力和創造力」。
於是,在和自己的情緒不斷糾纏鬥爭的一個多月裡,我終於看明白了一件事情:
上帝在路上為你設置障礙,可能不是讓你去打破它的,只是告訴你此路不通,你應該走其他的路。
——寫在最後——
不斷躲在別人的背後,無非兩個原因:
一、我對自己的內容不夠自信,總覺得我看的書太少,理論不夠扎實;
二、我害怕直面壓力和輿論,當你從幕後站到台前,好賴結果就都得自己承擔了。
我自問自答:
「你離最想成為的自己之間,差了什麼?」
「知識和勇氣。」
知識很簡單,學就完了。
勇氣呢?
其實也不難, 勇氣是用來犯錯的,就算自己成不了大 IP,做出來的東西真的沒有那麼多人喜歡,那又怎樣呢?
只要你走在尋找真正的自己的路上,所有代價就都是值得的!
我的探索之路,就這樣開始啦~